國際中功總會
American International
Publishing House
自由論壇
新帖 | 查帖 | 刷新
改贴/删贴
我想替莫言说几句话
天华金莲
我想替莫言说几句话
作者:西北风那个吹12
原来没想说什么,改主意了,说两句。
CCTV这几天得瑟的很,就差管‘瑞典文学院’叫爹了。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获得中共官方的高调宣传,这不奇怪。
当前,中国的知识分子分为三类:
第一类:勇于担当,直言不讳,为民族为国家,敢于赴汤蹈火。宁愿坐牢,被消失,被迫害,在所不辞。譬喻;廖夷(亦)吾(武)、高至(智)圣(晟)、刘笑(晓)博(波)、胡笳(佳)、陈广(光)成(诚)、以及在互联网上,无数勇敢表达心声的网友。这是令人钦佩的一族。他们是中国的脊梁,社会的精英,他们必将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英名。他们是一群大写的人;
第二类:不敢担当,但良心没有泯灭,那怕仅剩0.5%,总比没有良心的强。苟且活着,怕给自己找麻烦。但是,对时局对官方,也常有微言。譬喻:诺文学奖获得者:莫言。这一类的知识分子数量庞大,他们是一批被吓傻了的、明哲保身的一族。当无危及性命的时刻,这一族也会义愤填膺,奋起声讨。他们是一批小写的人;
第三类:完全没有担当,良心泯灭,为虎作伥,一贯行闻屁股、舔菊花的龌龊小人。在官府的阴影下,乞讨一根羊棒子而已。譬如:四大五毛。他们是一小撮需要浇上大粪的人。
莫言做了许多不令人佩服的事情:不与异己分子同居一室;在书展会上,见到异己分子离席而去;书写挺薄的诗文;抄写那个‘讲话’;留在体制内做官;公开说;现在是可以自由说话的时代。
但是,我们应该看到的是:他敢于2次提到那个刘笑博应该自由的主张;敢于说出‘从那一年(枪炮子弹横飞的1990-1年)起就对GCD失去信心’的话;对‘幸福’的回答是‘不知道’,没有像一批2B(不是2B铅笔的2B)的回答;对于自己目前状况和状态,敢于明确表示;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;直言不讳的说;很有压力;《丰乳肥臀》2001年曾经遭禁,以及后来的作品,细细揣摩,有一些内涵;那一年学生绝食,他是参加了的。
所以,对于像莫言这样的亲近共产政权的‘国家诗人’,而他本人又是农民的子弟,他经历过五十年代的大跃进,大饥荒的年代,曾经因饥饿难忍而吞食炭灰;又经历文化大革命,这些经历不会使他忘却一切,他的作品说明了这一点。
因此,应该给莫言少许宽容。
遭殃电视台拿莫言做文章,这不是莫言的错。我绝对相信:遭殃电视台会纠结的不得了,他们明知莫言的一些言辞不符合党性的要求,尽管符合‘人性’。如果,对莫言的获奖一言不发,那就是‘皇帝的新衣’了。抓住莫言是体制内的中共党员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‘新衣’,大做文章,彰显自己的合法性。但这恰恰是民众不能容忍莫言的原因之一。
‘瑞典文学院’里的人,不全是傻子。推荐莫言,等于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的黑暗,尽管不是那么深刻和全面,像《丰乳肥臀》《铁孩子》《蛙》都会让世界人民耳目一新。噢,中国原来还有这等事情?遭殃电视台还沾沾自喜宣称:全世界的莫言书籍脱销。那就再版,越‘版’越多,知道什么是黑暗的越多。结论:‘瑞典文学院’里的人,居心莫测。
当然,莫言同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的廖夷(亦)吾(武)不可相提并论。
当年,生活在纳粹德国时期的海德格尔和劳厄。前者是德国最具影响的哲学家;后者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。劳厄因发现晶体X射线衍射而荣获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作为赫赫有名的学者,海德格尔选择了公开支持纳粹,在大学任校长期间宣传纳粹思想,而为自己留下了终生的污点;后者则公开指责纳粹对犹太科学家的迫害,并对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犹太裔科学家进行保护和帮助,从而捍卫了人的尊严和自由,并为后世所敬仰。
纳粹政权垮台后,德国政府因海德格尔具有纳粹党背景而禁止其任教。1951年,撤销了他荣誉退休教授所享有的特权。1976年,海德格尔默默去世。海德格尔的学生列维纳斯和卡尔洛维特认为,海德格尔支持纳粹主义是不道德的并且展露了其思想内的瑕疵。
劳厄不仅赢得了爱因斯坦等被迫害的科学家们的尊敬,更在世界科学界赢得了声誉。他“捍卫了人的尊严和自由”。
无疑,到了有那么一天,廖夷(亦)吾(武)与莫言的不同人生将会再度被人们提起、比较,谁是大写的人,谁更应得到人们的钦佩,无需多言,而莫言支持中G政权或将被评价为“是不道德的并且展露了其思想内的瑕疵”。不过,莫言与海德格尔的不同之处是:他还有‘人性’。从这一点来看,我们是否给莫言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,给他一个光明的出路,以观后效。不能一棍子打死,因为,与莫言同类的知识分子的绝对量值数太大了。
[10/17/2012 7:44:00 PM]


 
姓名: 密码:
电子信箱: 主页地址:
来自何方:
主题:
内容:
This Is CAPTCHA Image
(Enter the verification code in the image above)
Home | Freedom Forum | Chinese Poets Forum | Culture Forum | Wen Ji | Books | About Us | Links | backend
Copyright © 2005 Americ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House. All Rights Reserved.